一、母乳喂养的好处
1.最营养、最容易吸收:能满足6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全部需要
2.含独有抗体、防病:减少感染性疾病;促进胃肠道的发育;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3.促进母体康复:帮助体型恢复;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生育调节;减少乳腺癌、卵巢癌机会;促进心理健康。
4.预防成年后代谢性疾病
5.增进母婴感情
6.对家庭和社会均有益处:减少人工喂养的费用及人力;减少婴幼儿医疗开支;促进家庭和谐;减少计划生育费用;增加父母对家庭子女的社会责任感。
7.促进婴儿口腔发育
二、什么是纯母乳喂养,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和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或以上的重要性
纯母乳喂养指母亲喂哺自己的婴儿,不添加任何食品和饮料,包括水。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符合婴儿同时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有利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促进乳汁的分泌,预防乳胀、乳腺炎的发生;含有免疫物质,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三、分娩后皮肤早接触、早开奶的重要性
分娩后皮肤早接触、早开奶指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以内开始与母亲肌肤接触30分钟以上同时帮助吸吮乳头
重要性:早吸吮可强化婴儿的吸吮能力,因为分娩后婴儿的觅食反射最强,是强化吸吮的好机会;能促进子宫收缩;满足母婴间情感交流和联系,增加母子感情;作为第一次免疫,少生病;促进早期泌乳,预防乳腺管阻塞,延长母乳喂养时间;促进婴儿胎便的排出,减轻新生儿黄疸。
四、24小时母婴同室的重要性
母婴同室有利于母婴感情的交流;是做到按需哺乳的前提;有利于母亲在医院内随时得到哺乳指导,学会正确的哺乳方法及照料、护理婴儿的能力。
五、产妇喂奶的姿势和婴儿含接姿势
正确的喂奶姿势要点:母亲取舒适放松的体位,婴儿身体贴近母亲,脸向着母亲,鼻子对着乳头,头与身体成一直线,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婴儿的头和颈得到支撑,若是新生儿,母亲手托着新生儿的臀部。
喂奶的含接姿势:母亲用C字形的方法托起乳房用乳头刺激孩子的口周围使孩子建立觅食反射当孩子的口张到足够大时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新生儿嘴中,嘴张得很大,下唇向外翻,舌头呈勺状环绕乳晕,面颊鼓起呈圆形,婴儿口腔上方有更多的乳晕, 而下唇外面几乎见不到乳晕;能看到婴儿缓慢而有力的吸吮动作,听到婴儿的吞咽声;母亲不感觉到乳头疼痛。
六、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按需哺乳指的是:母亲奶胀时,应唤醒婴儿进行喂哺;孩子想吃时,进行喂哺 ,如孩子睡觉时间太长(大于3 小时)应仔细观察,排除有异常情况
重要性是: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需要;预防乳汁淤积,乳腺炎的发生;促进乳汁分泌,保持有足够的母乳。
七、如何保证产妇有充足的乳汁
应做到早吸吮;树立信心,相信自己有足够的乳汁;多接触、勤吸吮,乳汁充足后做到按需喂哺;喂哺的姿势正确;每天8-12次,注意夜间坚持喂母乳;正常足月新生儿不要增加母乳以外的任何饮料、食物;母亲注意休息、放松和均衡营养;做好乳房护理。
八、病毒性肝炎妈妈的母乳喂养
乙肝:乙肝病毒DNA阳性和大三阳,肝功能正常时,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双重免疫下,可以选择母乳喂养,肝功能不正常时,不建议母乳喂养;小三阳:母乳中检测DNA 如(-),可以哺乳,母乳中的分泌型IgA 可粘附于胃肠黏膜表面, 阻挡乙肝病毒的侵入。
患乙肝的母亲实行母乳喂养时,应注意:
(1)喂奶前应洗手,用温热的干净毛巾轻轻擦拭乳头后再给孩子喂奶。
(2)乳头皲裂或婴儿有口腔溃疡,应暂停母乳喂养。
(3)孩子和妈妈的用品隔离,擦洗用的毛巾、脸盆,喝水用的杯子独立使用。
(4)有条件婴儿定期检测乙肝抗原抗体。
甲肝:急性期隔离时暂停母乳喂养,挤奶保持泌乳,婴儿接种免疫球蛋白;隔离期过后,继续母乳喂养。
丙肝:母乳喂养与婴儿丙肝感染无关,可以母乳喂养。
九、产妇上班后如何坚持母乳喂养
婴儿与妈妈分开时及时挤奶(包括夜间),保持泌乳,一般3小时挤一次;妈妈和宝宝在一起时继续母乳喂养;储奶瓶上注明挤奶时间;按照母乳收集时间的先后顺序使用。室温低于25度,挤出的乳汁可保存6-8小时;冷藏母乳(4度恒温)可保存24小时,-18度冷冻可保存3-6个月。解冻后的母乳在室温下最多可保存1小时。喂哺时隔水温热38-39度,不能用火煮热或微波炉加热,以免其中活性物质破坏。
人工挤奶的方法:
1.彻底洗净双手。
2. 坐或站均可,以自己感到舒适为准。
3. 刺激射乳反射,如热敷乳房或按摩后背。
4. 将容器靠近乳房,把拇指和食指放在距乳头根部2CM处,两指相对,其他手指托住乳房。
5. 用拇指及食指向胸壁方向轻轻下压,不可压得太深,否则将引起乳腺导管阻塞。
6. 压力应作用在拇指及食指间乳晕下方的乳房组织上,
7. 反复一压一放。本操作不应引起疼痛,否则方法不正确。
8. 依各个方向按照同样方法压乳晕,
9. 不要挤压乳头,因为压或挤乳头不会出奶。
10. 一侧乳房至少挤压3~5分钟,待乳汁少了,就可挤另一侧乳房,如此反复数次。两侧交替挤奶20-30分钟。
十、HIV感染母亲的喂养策略
我国对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的喂养策略是: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
在科学指导与随访下,人工喂养是预防婴儿出生后感染艾滋病最安全的一种选择;当人工喂养有困难或不具备人工喂养条件(金钱、卫生等)时,应选择纯母乳喂养,但最好不超过6个月,尽早改人工喂养;混合喂养时,HIV母婴传播的几率最高,所以,任何情况下,均不能混合喂养。
针对HIV感染状态不详的母亲(有高危因素存在,但缺少实验室证据的,如窗口期),尽快尽早明确有否存在HIV感染并提出婴儿喂养建议:
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纯母乳喂养,即只用母乳喂养婴儿,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制剂或药物外,不给婴儿其他任何液体或固体状食物(包括水)。
持续母乳喂养到2岁或更长时间。
婴儿满6个月后,开始添加安全的辅食,以提供丰富均衡的营养。